莱菔子232

《中国药典》:莱菔子


别名

萝卜子
英文名
SEMEN RAPHANI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状

本品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宽2~3mm。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无臭,味淡、微苦辛。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炮制

莱菔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炒莱菔子:取净莱菔子,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微鼓起。用时捣碎。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少量,置试管内,加氢氧化钠1 小粒,置酒精灯上灼热,放冷,加水2ml 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加 5%盐酸溶液酸化,即有硫化氢产生,遇新制的醋酸铅试纸,显有光泽的棕黑色。

(2) 取亚硝基铁氰化钠1 小粒,置白瓷板上,加水1~2滴使溶解,加[鉴别](1)项下剩余的滤液1~2滴,即显紫红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1小时,弃去乙醚液,药渣用乙醚10ml洗涤后挥干,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莱菔子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水(10:2:3)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喷以1%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归经

归肺、脾、胃经。
性味

辛、甘,平。
功能主治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用法用量

4.5~9g。
摘录
《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莱菔子


拼音注音
Lái Fú Zǐ

别名

萝卜子(《日华子本草》)。
出处

《本草衍义补遗》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成熟种子。夏、秋间种子成熟时割取全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皆产;主产于河北、河南、浙江、黑龙江等地。
性状

干燥种子呈椭圆形或近卵圆形而稍扁,长约3毫米,宽2.5毫米。表面红棕色,一侧有数条纵沟,一端有种脐,呈褐色圆点状突起。用放大镜观察,全体均有致密的网纹。质硬,破开后可见黄白色或黄色的种仁;有油性。无臭,味甘,微辛。以粒大、饱满、油性大者为佳。
毒性

莱菔素对小鼠和离体蛙心有轻微毒性。
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挥发油。挥发油内有甲硫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亚油酸、亚麻酸以及芥子酸甘油酯等。尚含有抗菌物质称莱菔素。
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莱菔子含抗菌物质,其有效成分为莱菔素,在1毫克/毫升浓度对葡萄球菌秘大肠杆菌即有显着抑制作用,且可影响各种植物种子发芽。后又从莱菔子中分离出一种油,称为"Sulforaphen",1%浓度可对抗链球菌、化脓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生长。有人认为此两者可能是同一物质

②抗真菌作用

莱菔子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等六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③其他作用

变种的提取物,长期饲喂大鼠,能干扰甲状腺素的合成
炮制

莱菔子:簸去杂质,漂净泥土,捞出,晒干,用时捣碎。炒莱菔子:取净莱菔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气为度,取出,放凉。
归经

入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②《药品化义》:"入脾、胃二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性味

辛甘,平。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辛。"

②《纲目》:"辛甘,平,无毒。"

③《玉楸药解》:"辛,热。"

④《医学衷中参西录》:"生用味微辛,性子;炒用性温。"
注意

气虚者慎服。

《本草从新》:"虚弱者服之,气喘难布息。"
功能主治

下气定喘,消食化痰。治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

①《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

②《日用本草》:"治黄疸及皮肤目黄如金色,小水热赤。"

③《滇南本草》:"下气宽中,消膨胀,降痰,定吼喘,攻肠胃积滞,治痞块、单腹疼。"

④《纲目》:"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

⑤《医林纂要》:"生用,吐风痰,宽胸膈,托疮疹;热用,下气消痰,攻坚积,疗后重。"

⑥《本草再新》:"化痰除风,散邪发汗。"

⑦《随息居饮食谱》:"治痰嗽,齁喘,气鼓,头风,溺闭,及误服补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莱菔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食医心镜》)

②治百日咳:白萝卜种子,焙燥,研细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12):1963)

③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发者:萝卜子淘净,蒸熟,晒研,姜汁浸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傅滋《医学集成》清金丸)

④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大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⑤治一切食积:山查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⑥治气胀气臌:莱菔子,研,以水滤汁,浸缩砂一两,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为末。每米饮服一钱。(《朱氏集验医方》)

⑦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⑧治风秘气秘: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寿域神方》)

⑨治中风口噤:萝卜子、牙皂荚各二钱。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

⑩治风头痛及偏头痛:莱菔子半两,生姜汁半合。上相和研极细,绞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搐入,偏头痛随左右用之。(《普济方》)

⑾治小儿盘肠气痛:萝卜子炒黄,研末。乳香汤服半钱。(《仁斋直指访》)

⑿治牙疼: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即于左鼻中点之。(《圣惠方》)

⒀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各家论述

①朱震亨:"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②《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③《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④《本草新编》:"萝卜子,能治喘胀,然古人用于人参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参原是除喘消胀之药,莱菔子最解人参,何以同用而奏功乎?夫人参之除喘消胀,乃治虚喘虚胀也,虚症反现假实之象,人参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胀之所,未能骤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胀者有之,虽所增之喘胀乃一时之假象,少顷自然平复,然终非治之之善,少加萝卜子以制人参,则喘胀不敢增,而仅得消喘胀之益,此所谓相制而相成也。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一用萝卜子则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为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

⑤《医学衷中参西录》:"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盖凡理气之药,单服久服,未有不伤气者,而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以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分乎。"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莱菔子


拼音注音
Lái Fú Zǐ

别名

萝卜子、芦菔子
英文名
Radish Seed

出处

出自《本草衍义补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成熟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phanus sativus L

采收和储藏:翌年5-8月,有果充分成熟采收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放干燥处贮藏。
生境分布

原产我国,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且有大量的栽培品种。
原形态

莱菔,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30-100cm。直根,肉质,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绿色、白色或红色。茎分枝,无毛,稍具粉霜。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大头羽状半裂,长8-30cm,宽3-5cm,顶裂片卵形,侧裂片4-6对,长圆形,有钝齿,疏生粗毛;上部叶长圆形,有锯齿或近全缘。总状花骗子顶生或腋生;萼片长圆形;花瓣4,白色、紫色或粉红色,直径1.5-2cm,倒卵形,长1-1.5mm,具紫纹,下部有长5mm的爪;雄蕊6,4长2短;雌蕊1,子房钻状,柱头柱状。长角果圆柱形,长3-6cm,在种子间处缢缩,形成海绵质横膈,先端有喙长1-1.5mm;种子1-6颗,卵形,微扁,长约3mm,红棕色,并有细网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
性状

性状鉴定:干燥种子呈椭圆形或近卵圆形而稍扁,长约3mm,宽2.5mm。表面红棕色,一侧有数条纵沟,一端有种脐,呈褐色圆点状突起。用放大镜观察,全体均有致密的网纹。质硬,破开后可见黄白色或黄色的种仁,有油性。无臭,味甘,微辛。以粗大、饱满、油性大者为佳。

显微鉴定:粉末:黄棕色。

1.种皮栅状细胞淡黄色、橙黄色或黄棕色。断面观细胞1列,一般径向10-37μm,切向7-12μm,外壁及侧壁上端薄,侧壁大部及内壁增厚,侧壁中部尤厚;表面观类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壁厚2-4μm,胞间层极细。

2.种皮下皮细胞形大,断面观扁长圆形,外壁及侧壁皱缩,细胞界限不清楚,其下与栅状细胞相接。此外,有内胚乳细胞、子叶细胞;种皮表皮细胞民粘液化观察不清。
毒性

莱菔素对小鼠和离体蛙心有轻微毒性 。水提物对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27.4(123.8-137.1)g/kg,动物多于给药l小时内惊厥而死亡。大鼠每日 灌胃 100、200及400g/kg,持续3周,对血象、肝肾功能及主要脏器等均未见明显影响。
化学成分

种子含芥子碱(sinapine)和脂肪油30%,油中含大量的芥酸(erucic acid)及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酸(linolenic acid),还含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和22-去氢菜油甾醇(22-dehydrocampesterol)。另含菜菔素(raphanin)。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莱菔子水提物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孢子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及星形奴卡氏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莱菔素1mg/ml浓度在体外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40、125、125及200mcg/ml。

2.解毒作用:莱菔素于体外与细菌外毒素混合后有明显的解毒作用,稀释为1:200时能中和5个致死量的破伤风毒素,1 :500可中和4个致死量的白喉毒素,稀释至1:1600时尚能降低白喉毒素的皮肤坏死作用。

3.降压作用:莱菔子水提物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于麻醉兔、猫及犬,静脉注射时均可引起动物血压下降。研究莱菔子对于家兔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影响的结果表明,莱菔子注射液(1ml相当生药1g)0.3-1.2ml/kg剂量静脉注射,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又明显降低体动脉压。莱菔子降肺、体动脉压强度与酚妥拉明基本相等。增大莱菔子剂量未能使其降肺、体动脉压强度加大,只延长降压时间,比酚妥拉明明显延长。采用持续微量静脉注射能抑制急性缺氧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同时减少降低体动脉压的副作用。

4.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4.1.对动脉压和心率的影响:莱菔子注射剂(1ml相当生药1g)按1.0ml/kg静脉注射麻醉犬,可使体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AP)、体动脉平均压(MAP)分别降低10.9、13.9、15.2mmHg,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APA)、肺动脉平均压(MPAP)分别降低4.6、4.3、3.9mmHg,与用药前自身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心率在给药前后无明显变化。

4.2.对血管阻力的影响: 莱菔子注射液静脉注射后,使体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明显减低,SVR从4583.5±632.45 降至3976.7±339.86dyn.s/cm,PVR从530.5±6.821降至411.8±80.98dyn.s/cm,用药前后自身比较P<0.05和P<0.01。

4.3.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只犬在静脉注射莱菔子注射液1.0mg/kg后,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均无明显变化,用药前后自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的左心室搏动指数(LVSWI)和右心室搏动指数(RVSWI)明显降低,LVSWI用药前后分别为40.12±2.83和33.2±3.88;RVSWI为5.34±0.74和4.03±0.52(P<0.01,R<0.05)。
炮制

莱菔子:簸去杂质,漂净泥土,捞出,晒干,用时捣碎。炒菜菔子:取净莱菔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并有香气为度,取出,放凉。
归经

脾;胃;肺;大肠经
性味

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

消食导滞;降气化痰。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腹泻;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气逆喘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宜炒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莱菔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食医心镜》)②治百日咳:白萝卜种子,焙燥,研细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12):1953〕③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发者:萝卜子淘净,蒸熟,晒研,姜汁浸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傅滋《医学集成》清金丸)④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⑤治一切食积: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茯苓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⑥治气胀气臌:莱菔子,研,以水滤汁,浸缩砂一两,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为末。每米饮服一钱。(《朱氏集验医方》)⑦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白芍药三钱,大黄一钱,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⑧治风秘气秘: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寿域神方》)⑨治中风口噤:萝卜子、牙皂荚各二钱。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⑩治风头痛及偏头痛;莱菔子半两,生姜汁半合。上相和研极细,绞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XIU入。偏头痛随左右用之。(《普济方》)11、治小儿盘肠气痛:萝卜子炒黄,研末。乳香汤服半钱。(《仁斋直指方》)12、治牙疼:萝卜子二七粒,去赤皮,细研。以人乳和,左边牙痛,即于右鼻中点少许,如右边牙疼,即于左鼻中点之。(《圣惠方》)13、治跌打损伤,瘀血胀痛:莱菔子二两,生研烂,热酒调敷。(《方脉正宗》)
各家论述

1. 朱震亨: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2.《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3.《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4.《本草新编》:萝卜子,能治喘胀,然古人用于人参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参原是除喘消胀之药,莱菔子最解人参,何以同用而奏功乎? 夫人参之除喘消胀,乃治虚喘虚胀也,虚症反现假实之象,人参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胀之所,未能骤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胀者有之,虽所增之喘胀乃一时之假象,少顷自然平复,然终非治之之善,少加萝卜子以制人参,则喘胀不敢增,而仅得消喘胀之益,此所谓相制而相成也。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一用萝卜子则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为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

5.《医学衷中参西录》: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盖凡理气之药,单服久服,未有不伤气者,而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以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分乎。

6.《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

7.《日用本草》:治黄疸及皮肤目黄如金色,小水热赤。

8.《随息居饮食谱》:治痰嗽,齁喘,气鼓,头风,溺闭,及误服补剂。
摘录
《中华本草》

2022-11-26


上一篇:莲子

下一篇:莪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