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状论质——中药鉴别之精髓318

——写在谢宗万教授逝世五周年之际

赵中振 邬家林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药鉴定是中药标准化与国际化的基础。掌握中药性状鉴别是从事中药鉴定工作者所必备的基本功。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鉴别中药材的外观性状,进而判别药材真、伪、优、劣的简便方法,称为性状鉴别法。该法为历代医药学家经验累积所得,又被称为经验鉴别法。

性状鉴别的基本内容

性状鉴别是中药鉴定之主体,其中凝聚有千百年来中医药界前辈的宝贵经验。由于物种遗传的原因,任何动、植物药都有特定的外观性状;药材的外表特征与内在质量亦有一定的联系。凭借这些药材外观性状可以帮助人们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

谈及药材性状(形、色、气、味)鉴别,一般可直接利用人们的感官,即看、摸、闻、尝等方法,必要时亦可加以水试与火试。

1.外形

观察外形特征是性状鉴定的重要内容,许多容易混淆的中药均可以通过外形的比较而得到区分。如容易混淆者白前与白薇,前者根茎横走生长,断面中空,后者根茎直立生长,根丛生于根茎上,形如马尾,断面实心,据此特点可以将二者区别。《百药鉴别》一书便是主要通过外形比较鉴定100组容易混淆的中药。

近缘种归并为属,近缘属归并为科,同属或同科的植物形态特征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伞形科药材,果实类为双悬果,根多呈圆锥形,根茎具环节;断面常有油点分布等。如姜科药材,根茎多呈环节,根有纵皱纹,环纹明显等。

植物不同的入药部位也是具有不同的鉴别规律,如根类中药重点观察形状、表面纹理、质地和断面;茎类中药一般应观察其形状、大小、粗细、表面、质地和折断面等。

很多性状鉴别的经验术语,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如野山参的鉴别:“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仅用了14个字,就道出了野生人参与栽培人参的主要鉴别点(见图1)。再如优质天麻的鉴别要点为:“鹦哥嘴、圆盘底、扁圆体、有点环、断面角质一条线”。鹦哥嘴指质优的冬麻顶端残留的鹦嘴状芽苞而言;点环指表面的点状潜伏芽环纹。

中药经验鉴别中尚有一些形象生动的形容术语,如“珍珠鳞”描述的是蛤蚧体表灰色圆形如珍珠状微凸小鳞片的特征;“罗盘纹”则形象地描述了商陆断面同心的环纹等。

2.色

药材的颜色,也是性状鉴定的一个重要特征。如麻黄的“玫瑰心”特征就是指麻黄的近红色髓部,实验证明“玫瑰心”正是麻黄生物碱的含量较高之处。

根据药材的不同,颜色也有各自特殊的要求。正如明《本草原始》所言:木香,“形如枯骨者佳,肉色青者优,黄白者次之,色黑油者下”;黄连,“选粗大黄色鲜明,多节坚重,相击有声者为胜”等。

现代的实验研究也证实药材颜色与品质密切相关。如黄柏以色黄为佳,因小檗碱含量越高,药材颜色越黄;黄连亦是如此,以断面黄红色者为佳,其中小檗碱含量亦较高。此外,红花、丹参、茜草要求色红,紫草要求色紫都与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颜色除了可以判断中药材品质外,对于鉴定中药饮片亦十分有效。很多中药饮片经过炮制后,其颜色往往发生变化,如蜜炙后变黄,清蒸后颜色加深等。

3.气

中药性状中的气是鼻闻后的感觉,如香、臭等。这一点与中医对“气”的认识不同,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以及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同时在中医理论中,中药的四气是指药物的效果所反映出来的寒、热、温、凉四种特性。

每种药材,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其特有的气味,特别是一些含挥发油的药材,气香尤为明显,如川芎、当归、辛夷、薄荷等,传统经验认为,味浓者为佳,因为气味的浓淡反映了挥发油含量的多少。

4.味

对于中药的味,古今典籍中的记载差异较大。中医典籍所记载药味是根据临床疗效而推断出,不同医家往往有不同的学术见解,不同文献中所记载的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一般中医认为“辛能散能行,酸能收能涩,甘能缓能补,苦能燥能泻,咸能软能下”。药材学上所说的味,就是口尝后所感觉的味道,如酸、苦、甘、辛、咸、涩等,正如不同地区的人所说辣与不辣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大部分中药的味与中医概念的“味”相一致,但也有不少例外的,如紫草,口尝味微苦、涩,而中医认为紫草味甘、咸。

中药的味与其内含化学成分的种类以及含量密切相关。如黄连,味苦,与黄连所含的生物碱类成分有关,一般来说味越苦,生物碱含量越高。甘草,味甜,则与其所含甘草甜素有关,甘草甜素是甘草的甜味成分,也是有效成分,其本身的水溶液亦带甜味。一些中药因含有不同类型的化学成分而产生多种味道,如人参,味甘,微苦,这与其同时含人参多糖和人参皂苷有关。

5.水试

中药材入水后会产生各种特殊的变化,有些药材,因质地不同,入水后,沉、浮有异;有些药材由于内在成分的析出,发生颜色改变、产生泡沫、粘性、滑腻等。根据入水后的变化,可以区别部分不同来源的药材。如荆三棱坚实体重,泡三棱则体轻,两者入水即可辨别。(见图2)

红花与番红花,红花用水浸泡后,水变成金黄色,花不褪色;番红花浸泡后先呈现一条黄色线状带,直接下垂,柱头膨胀呈长喇叭状,水渐渐变成黄色,不显红色。

胖大海投入热水中,膨大呈海绵状,可达原体积的数倍以上。种子类中药葶苈子和车前子,加水浸泡后会变得粘滑且体积膨大。一些来源于动物的药材经水试后也产生一些特有的变化,如蟾酥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6.火试

将中药火烧或烘焙后观察产生的气味、颜色、烟雾、声响、膨胀、熔融及燃烧程度等现象。如乳香,火烧后微有香气,熔化慢;而掺有枫香脂的乳香则燃之香气浓烈,熔化快。

中药性状鉴别无需过多检验成本,最为简便实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实际工作中,尤其在基层中药店、药房、药材仓库、中药市场等应用最为广泛。

性状鉴别的独到之处还在于一个有丰富经验的中药师,不但可以通过外部性状的观察,迅速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还能判别多数药材的真伪优劣,而且对部分药材的产地,是野生或家种,生长年限也能作出一个大致的评估。马王堆汉墓出土2000年前的中药辛夷鉴定和福建泉州宋代古沉船中900年前的降香、沉香鉴定,都是根据上述性状鉴别的方法结合显微特征完成的。

近年,一些新方法、新技术在性状鉴定中的应用也丰富了其内容,并提供新的鉴别手段,如模拟人嗅觉器官和味觉系统的电子鼻、电子舌,有助避免性状鉴别中气味判断的主观性。这些新方法、新技术均属于性状鉴定的延伸,有助于学科的发展。

性状鉴定的科学内涵

中药性状特征不仅是药材的外形特点,也是药材内部组织结构及其内含化学成分的外在表现。因此,探讨中药性状鉴定的科学内涵,实质是以现代科学诠释性状特征与内部组织结构及其内在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

1.内部组织构造

随着植物解剖学的发展,中药显微鉴定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但判明了中药的显微鉴定特征,同时也丰富了中药性状鉴别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再来观察药材的性状特征,犹如庖丁解牛。

中药横断面的性状特征与内部组织构造的关系密切:来源于双子叶植物根的药材,其断面常有栓皮;一圈较大的环纹;具放射状纹理;皮部较小、木部较大等。

古人在药材形态鉴别时,曾使用不少形象的术语,如:菊花心、车轮纹、筋脉点、云锦花纹等。

2.内含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阐明了不少“口尝”之味的内在道理。具酸味的中药一般含有机酸类成分,如山楂、山茱萸等;具有苦味的中药与其含有生物碱、以及一些皂苷类成分有关,如黄连、栀子等;具有甜味的中药往往含有大量糖类成分,如党参、枸杞等;具有辛味的中药往往含有挥发油类成分,如干姜、细辛等;具有咸味的中药则与其富含无机盐类物质有关,如牡蛎、大青盐等;具有涩味的中药与其含有鞣质类成分有关,如五倍子、诃子等。可见中药“味”的浓淡与中药内在质量密切相关。

中药的气味也较直接地反映了与内在化学成分的联系。不同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不同,产生的气味亦不同,如鱼腥草具有鱼腥气,与其所含鱼腥草素有关;鸡屎藤的鸡屎臭气与其挥发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关等。

现代研究发现厚朴和凹叶厚朴的干皮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厚,直到25年树龄前后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才达到最高值,这表明厚朴的质量与厚度、颜色、粗糙度等外观性状特征有关,其中皮厚、色深、粗糙的厚朴所含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含量较高,药材质量较好,这与传统民间评价厚朴药材质量的主要依据相符合。

上述直接分析外形特征与化学成分的关系外,对植物内部组织特征与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亦表明药材外形特征与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相关性。如对西洋参主根发育过程中组织的变化以及淀粉粒的消长和人参皂苷的积累动态进行观察和分析,发现随着参龄增加,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比例由大到小改变,分泌道的发生逐渐停止,淀粉粒含量逐渐下降,而人参皂苷的含量且逐渐增加,从而有机地将显微特征、性状特征和化学成分联系起来,有助于通过性状特征初步评价中药质量。

这些现代研究结果有助于诠释中药“辨状论质”的科学内涵。

新的课题 新的挑战

中药性状鉴定方法尽管历经千年,并解决不少质量把关的第一线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相应的性状鉴定指标记述尚未建立起来。中药性状鉴定面临众多新出现的课题,也应不断充实,创新,与时俱进。

1.栽培与野生

古代中药的来源主要依靠野生。近年药材栽培迅速发展,土壤、气候、温度、肥料等不但对栽培药材所含的次生代谢产物产生影响,也会造成药材性状产生变化。因此,性状鉴定规律亟待及时发现和总结。

如丹参,野生者外表栓皮粗糙而容易剥落;栽培者,根条粗,表皮致密,须根少。再如防风,分为家防风与野生防风。家防风是各地栽培品的统称,其质量及外观性状因土质、水肥管理等有所差异。与野生防风相比,家防风通常粗壮,蚯蚓头不明显或不甚明显,质略重,粉性略强,菊花心色浅,断面皮部裂隙不发达,气略弱,甘而无辛味。

近年栽培过程中施用化肥,造成植物快速生长,如栽培的半夏块茎不但长得很大,而且有的部分还生出了小块茎。现代研究结果显示栽培品种不一定劣于野生种。

2.近缘品种与杂交种

由于药用植物资源的减少,许多近缘植物也被开发供药用。同时随着生物技术和栽培技术的发展,一些药用植物的杂交品种也进入中药市场。

如辛夷花,在河南南阳产区已经出现不同的杂交品种,其中比较优良的品种有“腋花望春玉兰”、“桃实望春玉兰”以及“猴掌望春玉兰”等。

对于这些来源于近缘品种和杂交种的药材,性状往往非常相似,需要结合植物分类学,追根溯源,才能正确鉴定中药来源品种。

此外,也有一些近缘品种或杂交种的药材性状特征具有明显差异的。如栀子,《中国药典》(2005年)收载中药栀子的植物来源是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实际中药商品市场,还有来源于水栀子和大花栀子等品种的果实供药用。一般认为水栀子供染料使用,栀子才是药用品种。从性状来看,栀子圆而小,水栀子呈长椭圆形,长几乎为栀子的2倍。

这些因植物学界和药材界对药用品种的不同看法,导致一些实际供药用的品种,其性状特征鉴定指标没有得到记述,也有待系统整理。

3.中药饮片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大特色。随着饮片炮制新方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对传统炮制工艺的改进,也为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引入了新的课题。如炮制机械的使用、炮制方法的更新、中国南北炮制方法的差异也都给饮片的内在和外观带来了或多或少的变化,探讨、总结和建立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定特征亦属当务之急。

中药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伪者自古有之。现代商品社会与市场经济的运营对中药性状也有一定影响,出于赢利目的,一些药材会被“化妆”后以新的面目出现,如采用硫熏的方法干燥百合、贝母、山药、菊花、枳壳、当归等药材,硫熏后饮片的颜色往往会有所变化。这些中药饮片技术标准的建立需要与市场管理相互配合。

4.采收期、产地、保存时间

来源于不同采收期的药材,其性状特征会有不同的变化。如连翘,青翘是早期采收,呈绿褐色,先端不开裂,破开后内有种子,而老翘是晚期采收,呈黄棕色或红棕色,已裂成两瓣,种子多已脱落。再如天麻有冬麻和春麻之分,冬至后采挖者为“冬麻”,其质坚实体重,有红棕色鹦哥嘴状顶芽,“春麻”为立夏前采挖者,与冬麻相比,质松体轻,顶端有残留茎基。

来源于不同产地的药材,外形亦会产生变化。如枸杞,宁夏枸杞呈长圆形,味甘甜,色泽红润,泡水显清淡,粒轻,易上浮;新疆枸杞呈圆形,极甜,色泽新鲜时红,后暗,易变软,粒重,泡水后水色红,易下沉。

不同保存时间的药材,其颜色或气味亦具有一定的变化。如五味子、枸杞,储存不当或时间久后容易变黑;山茱萸的新货紫红色,具酸气;而陈货棕褐色,气微弱,味酸涩苦;陈皮以陈年者为贵,新鲜的陈皮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气香;久放后颜色变深,气香浓郁。

这些来源于不同采收期、产地以及保存时间的药材,其产生可能的性状差异也需观察、总结和记述,同时探讨这些性状差异与药材质量的关系,为“辨状论质”提供指导。

结语

谢宗万教授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先生积60年本草学与药材鉴定的宝贵经验,提出了中药品种传统经验鉴别的精髓在于“辨状论质”的观点。翻开《中国药典》、《日本药局方》、《印度药典》和《香港中药材标准》等标准,均将性状描述列在首项,可以说性状鉴定始终是中药鉴定的基石。

药材的分类、鉴别、质量评估是绵延千年尚未解决好的历史难题,从此角度考虑中药鉴定也是保障安全用药的前沿学术课题。如同中医临床诊病“辨证论治”一样,“辨状论质”作为中药鉴定的基础,是中药经验鉴别的精髓,应当认真整理继承、发扬光大。

2022-11-27


上一篇:益气活血疏经通络治心脑供血不足

下一篇:声音嘶哑不能随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