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蛎167
Dīnɡ Lì
别名
白丁蛎、螺蛟、丁字贝、海丁子
英文名
T-shaped shellfish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钳蛤科丁蛎的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leus malleus(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得后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低潮线附近或潮下带的浅海泥沙质海底,壳顶埋在泥沙中,后端露出沙面,渔民拖网或干潮时均可采到。
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南海。
原形态
丁蛎,贝壳呈丁字形,壳质坚厚,一般高121-186mm,长52-63mm(不计翼状突起)。两壳相等,右壳较平,左壳稍凸,壳顶极小,位于中央,稍向前倾。壳顶前、后各具一翼状的大型突起,使整个贝壳呈丁字镐形。背腹两侧边缘具有大型的波状弯曲鳞片,生长线粗糙,但鳞片状重叠不显着。两壳面颜色相同,均为黄白色。壳内面被内脏块所占的位置为棕黑色,具珍珠光泽。其余部分的颜色与外壳相似。铰合线长,无齿,韧带宽;紫褐色,槽大,近三角形,稍斜。闭壳肌痕长卵圆形,棕黑色,位于前部背侧。足丝孔很小,足丝毛发状。
性状
性状鉴别 贝壳呈“丁”字形,略显波状弯曲,长约15cm,高约 5.2cm。两壳相等,但右壳平,左壳稍凸。壳顶极小,位于中央,其前、后各具一翼状的大型突起,使整个贝壳呈锤形。外表面黄白色,同心生长纹粗糙,略呈鳞片状,内表面被骨脏所占的位置为棕团体色,其余与上表面相同,具珍珠样光泽。铰合线长分无齿。质坚硬,断面层状。气微,味咸。
归经
心;肝经
性味
味甘;咸;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湿疮;疖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剂,5-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磨水涂。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治湿疮、疖肿。
摘录
《中华本草》
2022-12-04
上一篇:丁锅树叶
下一篇:一颗针
最新文章
乙肝疫苗母婴传播阻断失败原因找到(刚出生打乙肝疫苗能阻断母婴传播吗)[551字]
https://jkxw.vip/95094.html
导致避孕失败的种种原因(安全套避孕失败的原因)[1544字]
https://jkxw.vip/95093.html
导致避孕失败的种种原因[1544字]
https://jkxw.vip/95092.html
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青少年应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415字]
https://jkxw.vip/95091.html
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主持稿)[415字]
https://jkxw.vip/95090.html
热门文章
甘草[34486字]
https://jkxw.vip/89938.html
香橼叶[340字]
https://jkxw.vip/89946.html
上天梯
https://jkxw.vip/1596.html
蒙古扁桃
https://jkxw.vip/8758.html
葎草
https://jkxw.vip/8724.html